腊月二十五的傍晚,夕阳的余晖洒在红星轧钢厂”三产”公司的院子里。林凡刚开完年终总结会,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过年,就听见办公室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
”林哥!我回来了!”
门被猛地推开,风尘仆仆的韩春明站在门口,整个人像是脱胎换骨了一般。他穿着一件时髦的皮夹克,脚下蹬着锃亮的皮鞋,皮肤晒成了古铜色,眼神里透着前所未有的锐利和自信。
林凡眼前一亮,连忙起身相迎:”春明!什么时候到的?怎么不提前说一声?”
”刚下火车就直奔你这儿来了!”韩春明把行李往地上一放,迫不及待地从皮包里掏出一叠照片,”林哥,你猜我这次在特区看见什么了?”
照片上,高耸的塔吊林立,密密麻麻的脚手架直插云霄,工地上热火朝天。还有一张照片拍的是特区的一条商业街,霓虹闪烁,人流如织,与北方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”这才几年功夫,那边简直像换了个人间!”韩春明激动地说,”到处都是工地,到处都在搞建设。林哥,你猜猜现在特区最缺的是什么?”
林凡若有所思:”建筑材料?”
”没错!”韩春明一拍大腿,”特别是建筑钢材,供不应求!我打听过了,现在特区用的钢材,要么是从国外进口,价格贵得吓人;要么是从北方运过去,运费都快赶上成本了。”
他凑近林凡,压低声音:”林哥,咱们要是能把北钢的钢材运过去,利润至少是这个数!”他伸出三个手指,意思是三倍的利润。
林凡心中一震。这个数字确实惊人,但他很快冷静下来:”运输问题怎么解决?铁路运输时间长,成本也不低。”
”这个我已经打听过了。”韩春明显然做足了功课,”可以走海运!从天津港发货,到广州港卸货,再用汽车运到特区。虽然要多一道手续,但总成本比铁路还低!”
说到这里,韩春明更加兴奋,声音都不自觉地提高了:”还有更厉害的!我在那边认识了一个港商,他们正在筹备开发一个住宅小区。林哥,你猜猜,在特区盖房子能赚多少?”
他从皮包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宣传单,上面印着”花园小区”的效果图:”就这么一套八十平的房子,卖八万!成本还不到两万!一转手就是四倍的利润!”
房地产!这三个字在林凡心中激起了惊涛骇浪。他比谁都清楚,这确实是未来几十年的黄金行业。但是...
”春明,你的眼光确实独到。”林凡沉吟道,”不过,房地产这块水太深。土地政策、建设资质、销售渠道,这些都是问题。而且现在政策还不明朗,贸然进入风险太大。”
韩春明急切地说:”林哥,机会不等人啊!现在特区那边,有点门路的人都在圈地。等政策明朗了,黄花菜都凉了!”
林凡走到窗前,望着窗外渐渐亮起的灯火。四合院里,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,偶尔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。这一切,与韩春明描述的那个热火朝天的南方,仿佛是两个世界。
”这样吧,”林凡转过身,目光坚定,”咱们分两步走。第一步,集中精力把钢材贸易做起来。你立即着手组建贸易团队,打通运输渠道,争取开春后就能发货。”
”第二步,”林凡继续说,”你利用这次建立的关系,继续深入调研特区房地产市场。把政策法规、土地价格、开发流程都摸清楚。记住,不要急着投入,先把情况吃透。”
韩春明虽然有些失望,但还是点头:”林哥,我明白你的顾虑。你放心,我一定把这两件事都办好!”
送走韩春明后,林凡独自在办公室里坐了很久。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中国地图上,从北京到深圳,那条线仿佛在发光。
这时,阎阜贵探头探脑地走进来:”林凡,听说春明回来了?这小子,打扮得跟个港商似的!”
林凡笑了笑:”三大爷,春明在南方确实见了世面。”
”听说南方现在发展得可快了?”阎阜贵好奇地问,”比咱们这儿强?”
”各有各的好。”林凡含糊其辞。
阎阜贵走后,林凡站在窗前,看着四合院里忙碌的人们。傻柱正在院子里炸丸子,香味飘得老远;秦淮茹在晾衣服,棒梗在旁边帮忙;许大茂推着自行车回来,车把上挂着年货。
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,那么熟悉。但林凡知道,韩春明带回来的消息,已经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。这颗种子迟早会发芽,会生长,会把他带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夜深了,林凡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。推开办公室的门,寒风扑面而来。他深吸一口气,仿佛已经闻到了南方海风的气息。
这个年,注定不会平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