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王总,这可能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。”
听到集团总裁提出如此雄伟的目标,星核芯片的首席科学家神情一振,随即凝重说道,“也需要几千上万亿真金白银的投入,或许万亿都还不够。”
边上的首席工程师附和道:“资金是一方面,更麻烦的是人才短缺。其实,国内并不缺乏培养半导体领域人才的土壤,只不过流失太多了。集团成立星核芯片以后,确实拉回了一部分人才,但这远远不够,远远不够。”
两人一唱一和,很有主人翁精神,很有忧患意识,也很体贴王总的样子。
然而王诩却听出了两人的言外之意。
他们是在列出困难吗?
不,他们一个是在换着花样要钱,一个是在换着花样要人。
俩老登都没有安什么“好”心!
王诩心里这么腹诽着,嘴上却说道:
“按照10年来设目标没问题,钱更不是问题。
这样,我给星核芯片批一个10年总共投入一万亿¥的投入额度,并且十年内,星核芯片的营收不用向集团缴纳。
至于人才问题,你们有钱了还怕招不到人?”
要钱的首席科学家一听这话,使劲往下压嘴角,却怎么也压不住。
憋得很是难受。
首席科学家却不太满足地说道:
“王总,有您的大力支持,我们星核芯片当然不会缺人才。
但是半导体行业的其它企业缺啊。
即便有了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的扶持,许多企业依然没有足够的资金用在研发和招揽人才上。
从待遇上讲,国内半导体企业和国外半导体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,压根不在同一个层次。
这个问题不解决,我们想要与湾积电和三星决战3nm以下,会很难实现。”
良药苦口,忠言逆耳。
首席工程师的这番话乍一听屁股好像有些歪。
其它企业的心该由他这位星核芯片首席工程师来操吗?
但是从半导体行业与芯片产业链的角度出发进行整体性思考,首席工程师这么说其实很有道理。
其它且不论。
单单一个光刻机,就不是一家企业能够独立做出来的。
它必须由诸多家企业通力配合,你出某一个材料,他出某一项技术,再由我来总装。
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关系。
但凡有一环出现问题,整条链也就出了问题。
就算仍能造出来光刻机,性能上也必然存在缺陷,或者远远落后竞品。
因此,首席工程师提出的问题,不得不慎重考虑,严肃对待。
王诩想了想,沉声说道:“您二老先看顾好星核芯片,专心把星核芯片抓好。这件事交给我去做,我想办法解决。”
星核芯片的首席科学家和首席工程师都是返聘来的大佬,院士中的院士。
与这两位打交道,王诩向来尊敬有加,从不颐指气使。
事实上,王诩和群星集团的任何员工打交道,从来都不居高临下。
有了王总的承诺,首席工程师也就不再多说什么。
随后,王诩在两位半导体大佬的陪同下,去往另外一个地方,视察星核芯片最为紧要的研发项目——光刻机。
就算没有美利坚商务的制裁令,自研国际先进水平的光刻机都是群星集团必须去做的事情。
群星集团必然是要深耕高科技领域的。